高处作业基础知识,安全人必学必会!
来源:江苏中泰检测公众号 日期:2023-09-20 阅读:(
)
建筑施工领域高处作业较多。高处作业活动面小、四周临空,且垂直交叉作业多,是一项复杂危险的工作,稍有疏忽,就可能造成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。大风天气,高处坠落风险增加。建筑施工企业该如何进行高处作业,确保安全生产?一起来了解吧。
在施工现场的高处作业中,如果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位、作业不当,都可能引发人或物体的坠落。人从高处坠落,称为高处坠落事故,物体从高处坠落砸到下方的人,称为物体打击事故。
长期以来,高处坠落、物体打击事故是建筑施工领域的重点防范内容。
2、高处作业高度在5~15m时,称为二级高处作业。
3、高处作业高度在15~30m时,称为三级高处作业。
4、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,称为特级高处作业。
一、临边作业
即工作面边沿缺少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的高度低于80厘米时的高处作业。
1.在基坑周边无防护的阳台、料台与悬挑平台上,在无防护的楼层、楼面作业。
2.在无防护的楼梯口和梯段口,在井架、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通道两侧,在各种垂直运输卸料平台的周边作业。
二、洞口作业
即孔、洞口旁的高处作业。包括在2米及2米以上的桩孔、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。若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,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。若物体从洞口坠落,还会伤及下方人员。
1.在建筑物楼梯口、电梯口及设备安装预留洞口(未安装正式栏杆)等周围作业。
2.在预留的上料口、通道口、施工口等周围作业。
三、攀登作业
即借助建筑结构、脚手架、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,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。由于没有作业平台,作业人员只能在可借助物上作业,作业难度大,危险性大。
1.在建筑物周围搭拆脚手架、张挂安全网。
2.装拆塔机、龙门架、井字架、施工电梯、桩架,登高安装钢结构构件等作业。
四、悬空作业
即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。其特点是操作人员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作业,危险性很大。
1.建筑施工中的构件吊装,利用吊篮进行外墙装修。
2.进行悬挑平台或悬空梁板、雨棚等特殊部位的支拆模板、扎筋、浇砼等作业。
五、交叉作业
即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,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。在交叉作业中,若高处作业时不慎碰掉物料,失手掉下工具或吊运物体散落,都可能砸到下方的作业人员,发生物体打击事故。
1.施工人员在高处搭设脚手架、吊运物料时,地面上的人员在搬运材料。
2.外墙装修时,下方打底抹灰、上方进行装饰等。
1.凡是临边作业,都要在临边处设置防护栏杆,一般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米至1.2米,下杆离地面高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;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网封闭,也可在栏杆下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厘米的挡脚板或不低于40厘米的挡脚笆。
2.对于洞口作业,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、加盖板、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。
3.进行攀登作业时,作业人员要从规定的通道上下,不能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攀登,也不得随意利用吊车车臂架等施工设备攀登。
4.进行悬空作业时,要有牢靠的作业立足处,并视具体情况设防护栏杆,搭设架手架、操作平台,使用马凳,张挂安全网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;作业所用索具、脚手板、吊篮、吊笼、平台等设备,均需经技术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。
5.进行交叉作业时,注意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,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上层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外。不符合以上条件时,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。
6.结构施工自第二层起,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(包括井架、施工电梯进出口),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。高度超过24米时,应设双层防护棚。
7.高处作业之前,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检查和验收。验收合格后,方可进行高处作业。
一、安全帽
安全帽可防止或减轻人的头部受到外力伤害。
1.要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安全帽。
2.戴安全帽前,先检查外壳是否破损,有无合格的帽衬,帽带是否齐全,如果不符合要求,应立即更换。
3.戴上安全帽后,要调整好帽箍,系好帽带。
二、安全带
安全带可预防高处作业人员坠落。
1.选用合格的安全带,并保证在其使用有效期内,严禁打结、续接使用。
2.使用中,要可靠地挂在牢固的地方,高挂低用,防止摆动,避免明火和刺割。
3.在2米及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时,必须使用安全带。
4.在无法直接挂设安全带的地方,应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、安全栏杆等。
三、安全网
安全网可防止人、物坠落或避免、减轻物体打击伤害。
1.要选用有合格证的安全网。
2.安全网若破损、老化应及时更换。
3.安全网与架体连接不宜绷得太紧,系结点要沿边分布均匀、绑牢。
4.立网不得作为平网使用。
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作业,遇大风等恶劣天气,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。
什么是高处作业?
按照《高处作业分级》(GBT 3608-2008),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(含2米)的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,都称为高处作业。在施工现场的高处作业中,如果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位、作业不当,都可能引发人或物体的坠落。人从高处坠落,称为高处坠落事故,物体从高处坠落砸到下方的人,称为物体打击事故。
长期以来,高处坠落、物体打击事故是建筑施工领域的重点防范内容。
高处作业如何分级?
1、高处作业高度在2~5m时,称为一级高处作业。2、高处作业高度在5~15m时,称为二级高处作业。
3、高处作业高度在15~30m时,称为三级高处作业。
4、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,称为特级高处作业。
高处作业有哪些类型?
建筑施工领域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、洞口、攀登、悬空、交叉作业5种基本类型。一、临边作业
即工作面边沿缺少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的高度低于80厘米时的高处作业。
1.在基坑周边无防护的阳台、料台与悬挑平台上,在无防护的楼层、楼面作业。
2.在无防护的楼梯口和梯段口,在井架、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通道两侧,在各种垂直运输卸料平台的周边作业。
二、洞口作业
即孔、洞口旁的高处作业。包括在2米及2米以上的桩孔、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。若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,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。若物体从洞口坠落,还会伤及下方人员。
1.在建筑物楼梯口、电梯口及设备安装预留洞口(未安装正式栏杆)等周围作业。
2.在预留的上料口、通道口、施工口等周围作业。
三、攀登作业
即借助建筑结构、脚手架、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,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。由于没有作业平台,作业人员只能在可借助物上作业,作业难度大,危险性大。
1.在建筑物周围搭拆脚手架、张挂安全网。
2.装拆塔机、龙门架、井字架、施工电梯、桩架,登高安装钢结构构件等作业。
四、悬空作业
即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。其特点是操作人员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作业,危险性很大。
1.建筑施工中的构件吊装,利用吊篮进行外墙装修。
2.进行悬挑平台或悬空梁板、雨棚等特殊部位的支拆模板、扎筋、浇砼等作业。
五、交叉作业
即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,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。在交叉作业中,若高处作业时不慎碰掉物料,失手掉下工具或吊运物体散落,都可能砸到下方的作业人员,发生物体打击事故。
1.施工人员在高处搭设脚手架、吊运物料时,地面上的人员在搬运材料。
2.外墙装修时,下方打底抹灰、上方进行装饰等。
高处作业的安全措施
高处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措施有设置防护栏杆、孔洞加盖、安装安全防护门、满挂安全平立网、必要时设置安全防护棚等。1.凡是临边作业,都要在临边处设置防护栏杆,一般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米至1.2米,下杆离地面高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;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网封闭,也可在栏杆下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厘米的挡脚板或不低于40厘米的挡脚笆。
2.对于洞口作业,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、加盖板、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。
3.进行攀登作业时,作业人员要从规定的通道上下,不能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攀登,也不得随意利用吊车车臂架等施工设备攀登。
4.进行悬空作业时,要有牢靠的作业立足处,并视具体情况设防护栏杆,搭设架手架、操作平台,使用马凳,张挂安全网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;作业所用索具、脚手板、吊篮、吊笼、平台等设备,均需经技术鉴定合格后方能使用。
5.进行交叉作业时,注意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,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上层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外。不符合以上条件时,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层。
6.结构施工自第二层起,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(包括井架、施工电梯进出口),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。高度超过24米时,应设双层防护棚。
7.高处作业之前,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检查和验收。验收合格后,方可进行高处作业。
高处作业的劳动防护用品
事实证明,正确佩戴安全帽、系好安全带、按规定架设安全网,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。因此,安全帽、安全带、安全网又被称为建筑施工领域的防护“三宝”。一、安全帽
安全帽可防止或减轻人的头部受到外力伤害。
1.要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安全帽。
2.戴安全帽前,先检查外壳是否破损,有无合格的帽衬,帽带是否齐全,如果不符合要求,应立即更换。
3.戴上安全帽后,要调整好帽箍,系好帽带。
二、安全带
安全带可预防高处作业人员坠落。
1.选用合格的安全带,并保证在其使用有效期内,严禁打结、续接使用。
2.使用中,要可靠地挂在牢固的地方,高挂低用,防止摆动,避免明火和刺割。
3.在2米及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时,必须使用安全带。
4.在无法直接挂设安全带的地方,应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、安全栏杆等。
三、安全网
安全网可防止人、物坠落或避免、减轻物体打击伤害。
1.要选用有合格证的安全网。
2.安全网若破损、老化应及时更换。
3.安全网与架体连接不宜绷得太紧,系结点要沿边分布均匀、绑牢。
4.立网不得作为平网使用。
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作业,遇大风等恶劣天气,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。
上一篇:14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,安全人必看! 下一篇:安全生产小贴士